继富二代之后又是权二代? 网友张洪峰发表文章《河南固始县公选乡长黑幕:多半是官员子弟》。文章称,欧博官网河南省固始县在2008年全县选拔正科级干部和县局级干部任用中,最后确定的12名乡长大多是当地官员亲属。面对公众质疑,该县组织部长回应并反问:“公选符合程序,难道官员之后就无权当选了么?”。编者认为官员之后不是无权当选,而是这样的公选怎么只有官员打分并无群众参与?这样的公选符合程序,可是这样的程序是不是存在问题?
“固始”无人才? 当官员的后代都成了乡长 难道平民的后代一出生就输了一筹?
“权二代” 很凶猛 “固始”无人乎? 父为官,子为官,本不是问题,美国还有老子儿子做总统的,不稀奇,不过人家那里参加“公推公选”的人员范围,比固始的小圈子大到不知凡几。领导干部公推公选出了领导干部的子女,这要让人摆脱权力继承的联想,欧博实在太难。固始无人,恐怕人们不会这样想。 果然是“老子英雄儿好汉”? 早在选拔结果尚未揭晓前,当地网友就已经有如神助地推测到了最终的入选榜单,而且从他们的介绍中可以得知,此次竞选过程中拼关系、搞暗战的也不乏其人。可见,官员之后的大面积胜出,靠的并不一定是自身素质过硬和选拔程序科学,而更有可能是他们身后的那张官场裙带关系网和在貌似严谨的“程序公正”外所作的私下动作。
相关阅读
权力世袭固始县成“故事县”
公选乡长多为官员子弟有何不可
复兴调查
官选能代替公选? 以程序之名假冒民意 继承、世袭,呈现出权利固化的危险信号
既然是“公选”,民意何以缺位? 疑似“权力继承”背后的社会心理更值得重视 当下,我国相当一部分人不但不能保持原有的社会地位,反而向下流动,凸显出权力代际传递固化的影响。而且,这种分化呈现出结构性分割的迹象,特别是中下层成员向上流动的机会和可能性在大幅减少,而阶层的代际传承性开始显现。种种迹象表明社会已经呈现出固化的危险信号。 固始公选乡长是以程序之名假冒民意 既然号称“公选”,想来应该有比较广泛的代表性,或曰有公众意志的参与。固始县公选从头至尾始终看不到民意的介入,都是在现任和离任官员之间“公选”,不用说是一般群众的推选,就是县里边的普通干部也不能参与推选,这样的“公选”显然不具代表广泛性,谈不上民意参与。名单的出炉、当选人的圈定,更是小圈子的游戏,这样的程序设计想不让人猜测诟病都难。
选举结果怎可预料? 公选程序本身存在问题 “符合程序”比“权力世袭”更可怕
“符合程序”为何还是“满眼都是官员之后”? “符合程序”论比“权力世袭”本身更可怕 “符合程序”有两种语境,一种是名正言顺的公开程序,一种则是暗渡陈仓的官场潜规则。当官场潜规则在组织部门“符合程序”的保护之下运行时,种潜规则势必有恃无恐、继而大行其道。如果说某一次公选干部只是破坏了官场的局部生态的话,“符合程序”这种来自庙堂之上的纵容就会让整体官场生态有了恶化的可能。 能“猜”出来的公选结果很难公正 这哪里是公选,分明是“官选”,不过是给人情关系披上一个组织认可的外衣罢了。因为这三个步骤中根本没有“考试选拔”的影子,也就是说,根本不是按候选人的才能进行选拔。尤其是第二、第三步骤的投票推选,参与投票的都是当地官员,显然对官员亲属候选人最有利。
往期回顾
是教育部管不了学生还是老师管不了学生?
每日一问往期查询
本期责编:
应该说,固始县此次集中提拔官员之后,无疑是起点不公平的必然结果,也是起点不公平的一次集中暴露。我想,有关部门不应该沉浸在程序合理的公正假象中,理直气壮地抵触公众的质疑,而应该正视这一现象背后的真问题,从而在干部选拔起点公平上有所作为。财富可以传承下一代,但是权利绝对不能。社会要公平,要平衡,“富二代”已经刺痛了我们的心,不要再让“权二代”在我们心灵的伤口上再捅上一刀。 |